2024年1月初,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物流行业总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河南已形成肉类、预制菜、火锅食材等多个食品产业集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河南最早形成的两个万亿级产业,就包括食品加工业。
不同的城市,都在食品行业做了不同的品类细分。食品产业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的漯河,最出名的是其肉类加工产业。从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的漯河肉联厂,到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肉类企业,再到跻身世界500强,漯河双汇享誉全球。
截至目前,漯河已培育规上肉类加工企业24家,年屠宰生猪能力达600万头、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年产肉制品200万吨、占全省的40%;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全国的四分之一;火腿肠、冷鲜肉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要打造4000亿规模的冷链食品产业链作为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一环,冷链物流行业也迎来了重大利好。2014年以来,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将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冷链需求的增速为6.1%,要高于冷链物流的增速5.2%。“十四五”期间,我国明确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可见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冷链物流发展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我国冷链物流消费需求和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如基础设施分布不均、配套设施和信息化水平偏低、企业“小而散、缺专人、缺资金”、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都是阻碍冷链物流发展的短板。华鼎冷链ceo王君告诉记者,市场的竞争和技术的进步,冷链物流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多样化。
从传统的冷藏运输、仓储服务,到现在的全程温控、智能监控、溯源管理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为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河南省冷链食品加工业产值规模与冷链物流规模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2023年,河南印发了《河南省培育壮大冷链食品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河南冷链食品产业链发展的目标。方案提出,将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生态,将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冷链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冷链食品设备设施制造大省、冷链食品加工大省,形成冷链食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冷链物流等一体化与全链条发展格局,推动冷链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我省冷链食品产业链产值达到4000亿元。冷链零担全国线路铺开,助力河南食品“卖全国”有产业基础,又有国家和省里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河南的冷链物流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2023年6月公布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河南有12家企业上榜。
10年间,河南省已先后有20家冷链物流企业累计上榜86次。截至目前,河南已有郑州、商丘、新乡、漯河4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国星级冷链物流企业名单,河南有14家上榜,数量仅次于山东,稳居全国冷链物流业第一梯队。
河南华鼎冷链的迅猛发展,或是河南冷链物流企业一路高歌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华鼎自2019年成立,目前已连续上榜全国冷链百强榜三次,还是全国评定的四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让华鼎迅速从传统冷链物流企业中脱颖而出的,是其成立之初基因中自带的科技化和数智化。作为国内冷链零担下沉市场行业领先者,华鼎冷链自主研发了saas平台,对报货app、wms、oms、tms、erp、pos,以及上、下游客户端等8大类18项子系统进行高度融合,全面打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各类数据,一键下单、一键支付、一键查询、一键收货等都可以实现,这种高效赋能,让订单处理效率提升80%以上,同时也解决了当下餐饮企业的痛点问题。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河南地区共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2320余家,其中,2023年1-12月新增注册企业73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25.8%。助力河南食品“卖全国”,华鼎冷链和其他新入场的玩家一样,还在奋力奔跑。